《岛屿的厝》是龚万莹用文字精心绘制的一幅南方小岛风情画卷,与其说它是一部小说集,不如说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,珍藏着岛屿的吉光片羽。翻开它,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咸湿海风,听到老厝屋檐下燕子的呢喃。九个故事,像岛上错综复杂的小巷,看似独立,却又在不经意间交汇,织就了一幅充满人情味的岛屿生活图景。
阿霞,无疑是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这个在时代浪潮中几经沉浮的女人,从海鲜饭店到咖啡馆,再到民宿,每一次转型都带着生存的精明。她骂起人来嗓门极大,仿佛要震塌半个岛屿,但在这副刀枪不入的外壳下,却藏着一颗柔软而细腻的心,渴望被理解和关怀。阿霞的生意经,其实也是岛屿变迁的缩影,她努力适应着外来游客的需求,却也渐渐迷失了最初的模样。她就像一棵在礁石上顽强生长的树,努力扎根,却也难免被海风侵蚀。
油葱伯和妙香姑婆,这对老来相伴的“殡葬一条龙”,更是让人唏嘘。他们见惯了生死,为无数家庭送去慰藉,或许正是因为他们见惯了生死,才更懂得生命的珍贵,也更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慰藉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。油葱伯衬衫领带配短裤的打扮,看似不伦不类,却透露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。妙香姑婆的神秘和淡然,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。他们就像两盏在黑夜中摇曳的灯火,照亮了他人,也温暖了自己。
最让人感慨的,莫过于年轻一代的选择。玉兔选择离开小岛,去外面的世界闯荡,而小菲则远赴海外,追逐自己的梦想。他们的离开,并非是对故乡的背叛,而是对未来的渴望,是对更好生活的向往。正如书中写到的,“荣光早已离开这里,残破的砖墙让梦境漏风。” 岛屿的衰落,让年轻人难以在此扎根,他们只能选择远走他乡,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。这不仅是岛屿的悲哀,也是时代的叹息,更是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深刻反思。
读完《岛屿的厝》,我仿佛也经历了一场时光旅行。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外婆家度过的暑假,想起了那些在弄堂里嬉戏打闹的童年伙伴。时代在变迁,故乡也在改变,但有些东西,却永远不会被磨灭。比如,对外婆的思念,对童年时光的怀念,以及对故土深深的眷恋。
龚万莹的文字,就像一首低吟浅唱的闽南语歌谣,在我的耳边久久回荡。它让我看到了岛屿的美丽与哀愁,也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奈与希望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身在何处,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,不要忘记那些曾经滋养过我们的土地和文化。这或许就是《岛屿的厝》最深刻的意义所在——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,更是一份对故乡的深情告白,一份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,一份对人性的细腻洞察。
豆瓣链接: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36636649/
本文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