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山更高,另一种活着的方式

书名《比山更高》

作者 ABC
比山更高

“比山更高”中国自由攀登者的生死挑战与自由追求,二十年生死攀登,书写自由史诗,展现勇者精神。

凌晨四点,当城市还在沉睡时,四姑娘山主峰的岩壁上已闪烁着头灯的微光。悬绳从千米绝壁缓缓垂下,岩石粗粝的棱角和深邃的裂隙在晨光中若隐若现。宋明蔚笔下的这群自由攀登者,正以最原始的方式丈量着生命的界限。

严冬冬第一次尝试徒手攀登北面主峰时,双手已经冻得失去知觉。岩壁上的冰碴划破了他的手套,鲜血在零下20度的寒风中很快凝结。但他说,那一刻的清醒前所未有:”指尖触碰到的每一寸岩石,都让我感到异常真实。这里没有KPI,没有饭局,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,只有最纯粹的自我。”

每次出发前,严冬冬的母亲都会在他的背包里偷偷塞几包姜糖。”多穿点,别冻着。”这是她最常说的话。她不懂儿子为什么放着好好的设计师工作不做,偏要去”寻死”。但她更怕儿子带着遗憾生活。这种无声的支持,成了严冬冬最温暖的后援。

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中国攀登者们,大多有着光鲜的背景:IT精英、建筑师、创业者。他们本可以在写字楼里追逐世俗定义的成功,却选择了另一种可能。攀登对他们而言,不是叛逆,而是找寻。找寻那个在生命最危险处依然能保持冷静的自己。

“5.10d级别的路线,第三个点位特别考验耐力。”马一桦最后一条朋友圈这样写道。这个31岁的年轻人,在尝试一条新的冰雪路线时永远留在了山上。他的登山日记里写着:”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,但我清楚自己在追寻什么。死亡不是终点,遗憾才是。”

阿左说过:”在两千米的岩壁上,你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判断和搭档的信任。”他曾在一次失误中坠落十几米,是搭档的保护绳拯救了他。那一刻,他感受到了超越血缘的羁绊。生死关头的信任,往往比亲情还要深刻。

一次严重的雪崩后,何川在雪坑里蜷缩了整整一夜。刺骨的寒风中,他听见了冰川的呻吟,看见了最灿烂的星空,也第一次真正思考了生命的意义。”那一夜,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对抗自然,而是在与自己对话。”

“比起挑战死亡,我们其实是在挑战对平庸的恐惧。”这句话出自一位匿名攀登者之口。在物质丰足的时代,他们寻找着另一种可能性。也许,答案就藏在每一次克服恐惧的瞬间,藏在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刹那,更藏在那些被岩壁割裂的手掌和被冻伤的脚趾里。

当霓虹亮起,他们又回到城市,回到普通人的生活。但那些伤疤、冻伤和太阳灼伤的痕迹,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另一个世界的故事。也许,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在别人眼中活成了什么样子,而在于你是否真正活出了自己。

豆瓣链接: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36838903/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xebook.net/6444.html

相关文章